“激勵要素”與“保健因素”
添加時間:2017-11-26 23:59:50
瀏覽次數:
0
問題事典:
財務部陳經理結算了一下上個月部門的招待費,發現有一千多塊沒有用完。按照慣例他會用這筆錢請手下員工吃一頓,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財務部員工小馬,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飯。
快到休息室時,陳經理聽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談,他從門縫看過去,原來是小馬和銷售部員工小李兩人在里面。
“呃”小李對小馬說,“你們部陳經理對你們很關心嘛,我看見他經常用招待費請你們吃飯?!?/div>
“得了吧”小馬不屑的說到,“他就這么點本事來籠絡人心,遇到我們真正需要他關心、幫助的事情,他沒一件辦成的。你拿上次公司辦培訓班的事來說吧,誰都知道如果能上這個培訓班,工作能力會得到很大提高,升職的機會也會大大增加。我們部幾個人都很想去,但陳經理卻一點都沒察覺到,也沒積極為我們爭取,結果讓別的部門搶了先。我真的懷疑他有沒有真正關心過我們?!?/div>
“別不高興了,”小李說,“走,吃飯去吧?!?/div>
陳經理只好滿腹委屈地躲進自己的辦公室。
陳經理作為中層經理,手中掌握的資源有限,不可能經常給員工加薪和升職,利用手中現有的一點權力進行“小恩小惠”。這樣來博得下屬的好感,融洽人際關系,為工作增添“潤滑劑”,所以陳經理如果從工作角度出發,對下屬實行“小恩小惠”是正常的,沒有任何“小恩小惠”才反常。但是陳經理的“小恩小惠”得到了下屬的抱怨,為什么呢?是因為他使用的方式不對,員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,培訓的機會沒有爭取到,所以對員工來說,“小恩小惠”就變了滋味,沒有了效果,所謂的雙因素理論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在保健因素沒有到位之前,激勵要素是沒有用處的。作為一名管理者,這是錯誤一。
公司的招待費用省下來,按道理是要上繳回公司的,陳經理沒有權力用來請員工吃飯的,更何況他是財務部經理,掌管公司的財政大權,把招待費節省下來請員工吃飯,以后怎么“克扣”其他部門的費用?消息傳出去,部門的威信就會降低。這是陳經理的錯誤之二。
后來,陳經理在一次主持會議時說:“我們公司最近的開支比較大,公司的利潤已經很低了,競爭也很激烈,按照目前的降價速度,我估計三個月以后我們將沒有利潤。所以我建議銷售部要努力控制銷售費用,尤其是廣告費和招待費?!?/div>